Wishart距离简介

深度学习自诞生之后,就被各个领域视为全能方法。而传统机器学习因为要手动提取特征,因此对数据本身的研究要远远强于深度学习方法,因此若可以将特定数据集的特征应用到深度学习中,想必是一个很好的方向。

对于极化SAR数据而言,Wishart距离是一个不可避免的概念,在论文[2]中详细介绍了Wishart距离的由来,下面结合这个论文对Wishart距离进行总结。

Single-look极化SAR图像分类器

在给定入射角时,一个介质的完全散射复矩阵$S$可以由下面式子给出:

对于一个互易介质,满足$S_{hv}=S_{vh}$,复数向量可以使用三个不同的元素定义:

如果要求$\rm u$满足$|\rm u|=span(总功率)$,则$S_{hv}$的系数应该为$\sqrt 2$。但是该系数对于下面的分类结果没有任何影响。因此可以省略。

当雷达照射到一个由许多基本散射体组成的随机表面的区域时,$\rm u$满足多元复高斯分布:

其中,${\rm C}=E\left[{\rm u} {\rm u}^T \right]$,$T$为共轭转置,$|\rm {C}|$为$\rm C$的行列式。复协方差矩阵$\rm C$为厄米矩阵(Hermitian,对角线为实数,其余元素共轭对称),即满足${\rm C}={\rm C}^T$。我们定义$\rm CN(0,C)$为均值为0,协方差为$\rm C$的复高斯分布。令${\rm u}_j=x_j+iy_j$为$\rm u$的一个元素,则$\rm u$满足复高斯分布的条件为$E[x_j]=E[y_j]=0$,$E[x_j^2]=E[y_j^2]$,$E[x_jy_j]=0$,$E[x_jx_k]=E[y_jy_k]$,$E[y_jx_k]=-E[x_jy_k]$。

定义$w_m$为第$m$类。每一个类均可以由自己的协方差矩阵表征,我们称之为特征协方差矩阵。第$m$类($w_m$)的特征协方差矩阵${\rm C}_m$可由第$w_m$类的训练样本评估得到。也就是说在上面公式$({3})$中的$\rm C$理论上是要求${\rm u} {\rm u}^T $的期望,但是期望通常是求不出来的。所以通常使用第$w_m$类的训练样本评估得到第$w_m$类的${\rm C}_m$。在已知第$w_m$类的${\rm C}_m$后就可知道第$w_m$类$\rm u$的概率密度函数。

根据贝叶斯最大似然分类器,如果满足下式,则$\rm u$属于第$w_m$类:

运用贝叶斯公式,可以得到

进一步可以得到

其中,$p({\rm u}|w_m)$满足${\rm CN(0,C}_m)$,$P(w_m)$为第$w_m$类的先验概率。

现在是一个最大化问题,而对于距离是一个最小化问题。对公式$({5})$等号右边的分子部分取负对数,可以得到:

其中,${\rm ln \pi^3}$是常数,对于距离的衡量没有作用,故舍去,得到最终的距离度量公式:

若$ d_1({\rm u}, w_m) \leq d_1({\rm u}, w_j), \ for \ all \ j \neq m$,则${\rm u} \in w_m$。

Multi-look极化SAR图像分类器

为了斑点抑制和数据压缩,极化SAR数据通常采用multi-look处理。这种处理要求对几个独立的single-look的协方差矩阵进行平均,也就是:

其中,$n$为look的数量,向量${\rm u}(k)$是第$k$个single-look样本。

我们让:

矩阵$ {\rm A}$满足复Wishart分布。Goodman(1963)根据特征函数和傅里叶变换导出了复Wishart分布。Srivastava(1965)给出了它的简化版本,概率密度函数为:

其中,$Tr(C^{-1}{\rm A})$为$C^{-1}{\rm A}$的迹,$q$为向量$\rm u$的维度,对于在互易介质的单极化SAR数据,$q=3$,并且

同上面Single-look极化SAR图像分类器一样,$C$理论上是要求${\rm u} {\rm u}^T $的期望,但是期望通常是求不出来的。所以通常使用第$w_m$类的训练样本评估得到第$w_m$类的$C_m$。在已知第$w_m$类的$C_m$后就可知道第$w_m$类$A$的概率密度函数。所以使用${\rm C}_m$代替$C$,我们可以将$({11})$式重写为$p({\rm A}|w_m)$。类似于公式$({6})$,我们需要最大化$p({\rm A}|w_m)p(w_m)$,对其取负自然对数可以得到:

因为后面两项不是关于$w_m$的函数,对于分类没有贡献,所以可以省略。带入${\rm A}=nZ$,用于$n$-look极化SAR图像分类的距离度量为:

从该式子可以看出,随着looks数量$n$的增加,先验概率$P(w_m)$重要性越低。对于不知道每个类别所占比例的极化SAR数据,假设$P(w_m)$相等,此时距离度量不是关于$n$的函数。为了实现这个度量,${\rm C}_m$从第$m$类的训练区域中评估得到,然后对其余像素点进行分类。

Wishart距离公式分析

乍一看,上面的距离度量公式$({14})$还是比较的复杂的。为了更好理解,下面对该公式的运算进行详细的分析。

因为是来自不同论文的分析,所以数学符号可能不太相同。具体而言,下面的$\rm \langle T \rangle$对应上面的$Z$,下面的$\rm \langle T_m \rangle$对应上面的${\rm C}_m^{-1}$,下面的$d\left(\langle \rm{T} \rangle | \langle \rm{T}_m \rangle \right) $对应上面的$d(Z, w_m)$。

从上面的介绍可知,极化SAR数据常用的相干矩阵以及协方差矩阵是具有复Wishart分布的(现在所用的数据大多是multi-look的??)。而相干矩阵和协方差矩阵之间可以使用线性变换互相转换,所以这里只以复相干矩阵(Complex coherency matric $\rm \langle T \rangle$)为例,而它是共轭对称(conjugate symmetric)的,即:

其中,$T_{11}, T_{22}, T_{33}$为实值的,剩下的元素是复值的,$\overline{\circ}$表示共轭。

根据上面Multi-look极化SAR图像分类器小节的分析,multi-look POLSAR像素$\rm \langle T \rangle$能够根据Wishart距离$d\left(\langle \rm{T} \rangle | \langle \rm{T}_m \rangle \right)$分类,正如下面公式所示:

其中,$Trace(\cdot)$是矩阵的迹,$\cdot ^{-1}$是矩阵的逆,$|\cdot|$是矩阵的行列式,$ \langle \rm{T}_m \rangle$是由训练集的第$m$类评估得到,可以视为第$m$类的聚类中心。通过计算一个像素点与所有类聚类中心的距离,距离最近的类即为该像素点所属的类别。

对于无监督训练,可以先使用聚类的方法得到不同类别的数据;而对于有监督训练,训练集中已经包含了不同类别的训练数据。因此$\langle \rm{T}_m \rangle$可以使用如下公式得到:

其中,$\Omega_m$是第$m$类的像素集合,而$|\Omega_m|$是$\Omega_m$的像素总数。

为了下面表述方便,我们记$Trace \left( \langle \rm{T}_m \rangle^{-1} \langle \rm{T} \rangle \right) $为第一项,记做$ ln| \langle \rm{T}_m \rangle| $为第二项。

第一项分析

根据论文[1]中的说明,由于$\langle \rm{T}_m \rangle^{-1}$为共轭矩阵,我们定义其为如下形式:

而$ \langle \rm{T} \rangle$也为共轭矩阵,我们定义其为如下形式:

则$\langle \rm{T}_m \rangle^{-1} \langle \rm{T} \rangle $可以表示成下式,注意这里的$T$为斜体,即$\langle \rm{T}_m \rangle^{-1} \langle \rm{T} \rangle=\it T$。

其中,

由该公式可得,$(a_{12}+jb_{12})(c_{12}-jd_{12})$与$(a_{12}-jb_{12})(c_{12}+jd_{12})$共轭,$(a_{13}+jb_{13})(c_{13}-jd_{13})$与$(a_{13}-jb_{13})(c_{13}+jd_{13})$共轭,$(a_{23}+jb_{23})(c_{23}-jd_{23})$与$(a_{23}-jb_{23})(c_{23}+jd_{23})$共轭。所以$\left( \langle \rm{T}_m \rangle^{-1} \langle \rm{T} \rangle \right)$的计算公式为:

可知两个共轭复数相加,则消去虚部,实部相加,可得最终的最简结果:

由上面公式$({23})$可得,Wishart距离中的$Trace \left( \langle \rm{T}_m \rangle^{-1} \langle \rm{T} \rangle \right)$为实数值。

第二项分析

因为$ \langle \rm{T}_m \rangle$为复共轭对称矩阵,我们记为:

计算$ \langle \rm{T}_m \rangle$的行列式,如下:

上面式子中只有第四项和第五项有虚部,将这两项单独拉出来分析如下:

可以看到,最终两项的虚部相互抵消,只剩下了实部。综合上面两个式子,可以得到:

$ln| \langle \rm{T}_m \rangle|$是一个实数值。

结论

Wishart距离本身为实数值。

我们使用MATLAB对其验证这个结论。已知矩阵matrix是一个厄米矩阵,矩阵的形式如下:

1575682375588

矩阵a也是一个厄米矩阵,矩阵形式如下:

1575682539836

代码如下: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K>> format longg;
K>> det(matrix)

ans =

0.000242440443638616 - 2.30476891505805e-23i

K>> log(det(matrix))

ans =

-8.32475447099251 - 9.50653645269501e-20i

K>> trace(matrix\a)

ans =

0.413019547470957 - 1.30104260698261e-18i

K>> trace(matrix\a) + log(det(matrix))

ans =

-7.91173492352156 - 1.39610797150956e-18i

可以看到,矩阵a与矩阵matrix的Wishart矩阵基本上是只有实部有值,虚部的值可以忽略不记,这里之所以虚部有很小很小的值,是因为存在计算误差的原因。

有的时候,因为矩阵的行列式出现了负值,因此在对其取对数时,会出现虚部,甚至出现虚部前面的系数比实部更大的情况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K>> value = -0.11248527642128878-1.474514954580286e-17j

value =

-0.112485276421289 - 1.47451495458029e-17i

K>> log(value)

ans =

-2.18493294215792 - 3.14159265358979i

K>> log(-0.11248527642128878)

ans =

-2.18493294215792 + 3.14159265358979i

K>> exp(-2.18493294215792+3.14159265358979i)

ans =

-0.112485276421288 + 3.63449956051925e-16i

K>> exp(-2.18493294215792+0i)

ans =

0.112485276421288

出现了这种情况,一开始我一直在纠结Wishart距离为复数值怎么比较大小呢?为什么所有的代码都是只取其实部呢?为什么所有的论文以及参考书了里面都不提怎么处理复数值呢?自己手动推到了一遍之后才发现原来Wishart矩阵理论上就是实数,而之所以出现虚部,是因为矩阵行列式出现了负值的原因。

总结

Wishart距离有如下几个性质:

  • 本身为实数
  • 不满足齐次性、对称性与三角不等式,因此不算是严格意义上的距离。关于这个的讨论可以在[3]中找到
  • Wishart距离有可能是负数,关于这个的讨论可以在Is Wishart distance always positive?找到

关于Wishart的更多信息可以参考下面的书籍[4],该书籍的下载链接在这里

参考

[1] 基于散射能量和Wishart的深度学习极化SAR分类_刘永坤
[2] J. S. Lee, M. R. Grunes, and R. Kwok, “Classification of multi-look polarimetric SAR imagery based on complex Wishart distribution,” Int. J. Remote Sens., vol. 15, no. 11, pp. 2299–2311, 1994.
[3] Hänsch R, Jäger M, Hellwich O. Clustering by deterministic annealing andWishart based distance measures for fully-polarimetric SAR-data[C]//7th European Conference on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. VDE, 2008: 1-4.
[4] Lee J S, Pottier E. Polarimetric radar imaging: from basics to applications[M]. CRC press, 2009.
Is Wishart distance always positive?
Wishart分布简介
维希特分布 (Wishart) 的分布密度

------ 本文结束------
坚持原创技术分享,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!

欢迎关注我的其它发布渠道